您的当前位置为:首页 > 新闻动态 >

新闻动态

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副教授有关国际化视野与人才培养主题分享

2017-10-16   浏览量:

    2017年10月13日,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博士为我校学生做了一场有关《国际化视野与人才培养》的精彩主题报告。
    张丰艳博士讲座以树立梦想为起点,以培养人才为过程,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,开启了一段鼓舞人心的梦想之旅,使到场的学子心灵上受到了震动和激励。讲座内容深入浅出,娓娓道来,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学习创业经历、到江苏卫视著名生活类节目主持人孟非的成长历程,最后张丰艳博士以自己亲身的求学、奋斗的点滴事例,传播一个中心主题,那就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,才能成就自己的未来。
    接下来,张博士为学子们介绍了现在国际社会关于人才培养的理念。人才的定义包括特长(specialty),奉献精神(contribution),领导能力(leadership)和学习力

(academic)。未来的社会发展,需要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跨界人才。我们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才能,还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,“专”与“广”相结合,才能在融合中产生碰撞,碰撞中激发创新,而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人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。与此同时,我们不能忽略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教育。国外名校对于人才的评价更全面,更看重一个人对专业的热爱,良好的学习毅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。学子们当下而言,多听讲座,多听不同专业的课程,多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学习和敏感捕捉更多的前沿信息,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,走出国门,去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开拓视野,提升认知,使自己最终成长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。
    谈到走出国门,培养国际化视野,张博士针对传媒学子的提问,分享了自己的观点。以【美国UCLA微电影制作与拍摄训练营】项目为例进行了分析,该项目是由UCLA知名教授以及相关专业的业内人士授课,帮助学子们提升专业水平,激发创新精神。全英文的授课过程,为学子们提供了浸入式学习环境,锻炼语言能力。深入名校学习,了解历史和文化,触碰前沿科技,提升国际视野。

       现场有多名学生向张博士提出了心中的疑问,并一一得到充分的解答,会场气氛活跃,沟通充分。张博士希望,在座的学子们都能走出国门,开阔眼界,学习知识,做懂得感恩,有奉献精神,成长为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传媒人,成为传媒和艺术领域各个方面的人才和精英,热爱这个行业,脚踏实地做事,铸就辉煌的未来


同学们对张老师的主题报告和美国UCLA训练营项目很感兴趣,我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做了总结和编辑整理。
问题一:中国传媒大学好不好考?有选报什么专业有何建议?

答:这个问题很有意思。我先讲一下中传研究生的考试情况。其实,和国家大部分考试一样,要有英语、政治,要有专业的测试。因为在我自己的学院,我发现我们本身本科特别优秀的学生,英语好的学生,没考上。本科院校一般,学科不太接近(如自动化等)学生反而考上了。因此,我认为,复习和努力的态度很重要,努力皆有收获,只要努力,就有机会考上。对于专业建议,我更感兴趣的是如果让我们的人才成为传媒界需要的人。如果去国外读书,你需要做一些实践的积累,这是我们要关注的。现在社会谁和谁都是竞争对手,要讲传媒意识。麻省理工这样高端的学府,每一个学生都要在学习的同时进入他的实验室,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,这就是差异。最后,只要你努力,希望就存在心间
2.我是大一在读新闻专业的学生,以后想出国学习,需要做哪些准备?
答:出国刷新你的认知,它能让你透彻地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。现在说“大众创新”,什么是创新?要的是你广博的视野,然后进行整合,形成一个小文化圈,比如说影视传媒,音乐国际传播,它就是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组合。如果你能到国外,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,尽量往好的大学申请,对于国外好的大学,你不要特别害怕,80多分也能进。在人才培养体系里,他们要什么?国外高校对于人才的评价非常不一样。托福和雅思是一部分,首先你要能有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。第二,专业很重要,他们希望你有专业技能,对专业是真的热爱,具备良好的学习毅力,能做到坚持不懈地去努力钻研、学习。因为只有真的热爱,才会钻研、才会努力、才会出成绩,然后成绩带给你成就感,形成继续钻研的良性循环。第三,国外学校招生还需要你有社会责任感,有社区奉献意识。一些高校看你是否曾经做过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义工?因为他们觉得,如果你懂得奉献、感恩,你的知识、能力才能成为今后社会的价值,你才能成为建设社区、社会的建设力量。再有一个就是领导能力。所谓领导能力就是众所周知的情商。目前社会一定靠团队。比如风险投资,他要投的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。只要你具备上面的这些能力,我相信很多大学都会愿意要你的。UCLA不是梦,USC不是梦,纽约大学更不是梦,我见过太多南广的学生和中国传媒的学生在那学习了。
3.我是一名大三新闻专业的学生,刚老师讲到了“跨界”,我想知道,如何结合其他专业“跨界”?
答:我的专业是中国音乐国际传播,当时我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很苦恼,因为我这个跨界领域的可研究的文献非常有限。中国的二胡也好,戏曲也好,很难很难被西方的大众接受。中国人弹个吉他,钢琴,拉个小提琴都很普及,甚至我们现在教的西方乐理等都是西方传过来的,可是中国的音乐怎么走出去呢?回到刚才的问题跨界,我们怎么去选择跨界?我的博士导师对我的建议是,要广:在学校里有各种不同的专业、课程、老师,你可以多学,多听。在河北传媒学院,有很多专业,你学播音,是不是可以学一点摄影?你学摄影,是不是可以学一点音乐?因为这些都是想通的,社会需要的是组合。所以,现在培养人才一定要“跨”,怎么跨?一定要“广”,广积累,才能跨。在聚焦这个社会,不再有什么是全新的存在。创新,也更多的是基于曾经存在的整合、深入或拓展。因此,对于跨界,我的建议是,多听讲座,多听不同专业的课程,多借助现在的互联网学习和捕捉更多前沿信息。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,跨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

4.现在学生考研、出国、还有各种考证,很多选择,很多班级,我想知道在大学最重要的学习是什么?
答:首先很感谢这个社会给了我们这么多种的选择,考研、出国、考证等等这些都很重要,我们应该把这些当做是对个人的鞭策,是我们下一次你腾飞的机遇,借助这个契机帮助自我成长,这些契机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段性目标。我建议这位同学可以多多去尝试,因为不尝试,就没有鞭策,人就会懈怠,时间就白白浪费过去了。你们怎样对待你们在大学宝贵的四年,影响的不仅仅是你们个人发展,更决定的是中国未来的有什么样的社会人才。所以,这位同学有目标和规划,特别好,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多多尝试。


通讯员:国际交流处 古雯业




[版权所有] 河北传媒学院    [地址]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兴安大街 109号 [邮编]051430

办公电话(国内):0311-68017414、68017487

办公电话(国外):+86-311-68017414、+86-68017487

冀ICP备11024535号